4月統考 大學語文A參考答案與評分標準
一、填空題(每小題1分,共4分)
1. 楚辭
2. 辛棄疾
3. 吳敬梓
4. 論據
二、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5分)
5.( A ) 6.( A ) 7.( C ) 8.( B ) 9.( D )
三、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6分)
10.中唐時期,在韓愈的倡導與柳宗元等人的大力支持下,出現了一次影響深遠的古代散文革新運動。它以儒家思想為指導,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駢體文為批判對象,在文體、文風和文學語言等方面進行變革,文學史上稱之為“古文運動”。
11.傷痕小說是“文革”之后出現的一種小說創作潮流。這些小說揭露和控訴了“四人幫”的罪行,反映“文革”給國家造成的巨大損失和給人們心靈造成的重大創傷,以盧新華的《傷痕》、劉心武的《班主任》、叢維熙的《大墻下的紅玉蘭》等為代表作。
四、文言文翻譯(共10分)
12.①“點,你是怎樣想的?”
(曾皙)彈瑟的聲音逐漸稀疏,最后劃撥了一下琴弦,發出了鏗鏘有力的聲音。他放下瑟,站起來,回答說:“我和他們三位說的不同。”
孔子說:“有什么妨害呢?不過是各人談談自己的志向而已。”
曾皙說:“晚春時節,人們已穿上了春衫,五六個成年人,帶著六七個兒童,在沂水中洗澡,然后到求雨的祭壇上迎風納涼,最后唱著歌回家。”
孔子感慨地說:“我贊同曾皙的想法!”
②注釋加點的詞(5分)
希:同“稀”,稀疏 作:起身 傷:害,妨礙
莫:同“暮”,晚 既:已經
五、簡答與默寫(共20分)
13.《牡丹亭》描述了一個動人而荒誕的愛情故事:宋代南安太守杜寶之女杜麗娘,被家庭管束甚嚴。當她有了青春的意識時,產生了對愛情、婚姻的渴望。涌動的情思讓她做了一個美好的夢。在夢中,她與書生柳夢梅在牡丹亭畔幽會歡愛。夢醒之后,杜麗娘的芳心仍被這段情緣牽引著,朝思暮想,憂郁成疾,臨死前自畫肖像一幀。三年之后,柳夢梅在進京赴考途中,借宿于杜麗娘墓旁的梅花觀,拾得杜麗娘肖像,并與杜麗娘的鬼魂相愛。在愛情的作用下,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妻,同往臨安赴試。然而,其父杜寶拒不承認女兒的婚事,強迫其離異。后來柳夢梅考中狀元,在皇帝的干預下,二人結成良緣。
14.在聞一多的《一句話》中, “咱們”:指的是中國人民;“咱們的中國”:是指擺脫了列強壓迫的獨立自主的中國。要建立這樣一個中國,所有中國人都應該意識到這份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忍無可忍的時候,爆一聲“咱們的中國”,那力量將如火山爆發,晴天霹靂,徹底摧毀這個舊世界。
15.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忍看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六、論述題(共15分)
16.《項羽本紀》寫項羽一生中所經歷的眾多的重大事件,成功地表現了他的英雄氣概和悲劇性格,揭示了他失敗的歷史必然性。鉅鹿之戰、鴻門宴、垓下之圍是項羽形象發展的三個階段。項羽少年時期就要學“萬人敵”,對秦始皇要“取而代之”。青年時期跟隨叔父項梁起兵,在此后的幾次決定性戰役中,英勇善戰,成為蓋世英雄。但他疏于戰略,不善于用人,剛愎自用而終于被劉邦擊敗而自刎烏江。
“鉅鹿之戰”是寫他前期建立了卓著戰功,在入關前除掉宋義,激發了士氣。 “鴻門宴”是項、劉之爭的轉折點,該段內容深刻地揭示了項羽作為叱咤風云的英雄其性格中的悲劇因素:缺乏權謀又輕信于人;粗疏大意而致劉邦輕易歸營,是其走向失敗的開端。“垓下之圍”是寫項羽最終失敗的英雄悲歌。“別姬”顯示其英雄性格中的兒女情長的另一面。“天之亡我”的喟嘆反映了他自我崇拜而始終無自知之明。自刎前的“三勝”顯示其滿足于虛榮而缺乏智謀的悲劇性格。全文成功地刻畫了一位英雄的悲劇形象,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七、作文(共40分)
17.要求:
(1)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2)字數不少于800字。
(3)字跡工整,卷面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