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統考 大學語文B-3試題參考答案與評分標準
試點高校網絡教育部分公共基礎課全國統一考試
2008年9月統考筆試
大學語文B參考答案與評分標準
2008年9月
一、填空題(每小題1分,共5分)
1.古詩十九首
2.搜神記
3.胡適
4.同義詞
5.李白
二、判斷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三、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6.B 17.D 18.B 19.A 20.D
21.C 22.C 23.C 24.D 25.A
四、默寫題(共5分)
26.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五、簡答題(每題5分,共15分)
27.《黍離》全詩三章,首章清楚地表達了全詩的思想,后兩章只更換幾個字,反復吟唱同一內容,層層渲染,不斷強化首章所表達的感情,使之淋漓盡致。
28. “新月派”的“三美”理論:
(1) 建筑美:句式整齊之美。
(2) 音樂美:音韻節奏之美。
(3) 繪畫美:色彩畫面之美。
29. (1)寫北京人 (2)說北京事 (3)純用北京口語
六、論述題(15分)
30.(1)這篇文賦的最大特點是融景、情、理于一體。作者將被貶黃州時無以自托的空虛心情和對人生摯愛的曠達胸懷結合起來,既有情景交融的境界,又充滿辭理并勝的風韻,使人嘆服。文章從記游寫起,寫作者在月夜泛舟、舉杯誦詩時的愉悅心情,并表現其闊大的胸襟,融情入景。然后通過“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簫聲,渲染出一種悲涼的氣氛。接著,又通過客人對水、月的觸景生情,發思古之幽情,表達現實人生的苦悶。最后,以蘇子對水與月變與不變的議論,使文章由議論轉到說理上來。由情入理,以理析情。全文以水、月為主線,巧妙地將抒情、議論融入詩情畫意之中,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另外,句式上駢散相間,又善于用比喻,使文章勢如流水,又跌宕多姿。
(2)《邊城》主要描寫湘西茶峒撐渡船老人與其孫女翠翠相依為命的純樸生活。其中貫串著鎮上掌水碼頭團總的兩個兒子同愛翠翠而造成悲劇的結局,集中刻劃翠翠自然、健美、純樸、善良的性格特點。
翠翠代表了典型的“湘西人生”樣式。她從外表到內心都無比姣好,她的天真純潔表現在毫無機心的、超出一切世俗利害關系的愛情之中。翠翠之愛十分含蓄、朦朧。小說圍繞翠翠描述的寧靜自足的生活、淳厚的人情美、人性美、正直樸素的民族性格,加上鄉村風格自然美的渲染,托出了作家心向往之的那塊人類童年期的“湘西神土”,具有濃厚的牧歌情調。
七、作文(40分)
31.要求:(1)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2)不少于800字。
(3)內容要切題,思想感情積極健康。
(4)條理清晰。
(5)書寫規范。